勸耕台碑是1838年,尚育王的封爵正使林鴻年所題之字,由於所見的地方,皆為整然有序之田園。國王誠懇地為了鼓舞人們而做的讚詞翻譯本來的石碑, 由於蒙受戰災而致破損,故於1980年採取拓本而修復成今朝樣子。
識名園的造園情勢,是一邊繞池一邊可以享受千變萬化的風景為其目的之“迴遊式庭園”翻譯所謂“迴遊式庭園”,為晚世日本諸候貴族競相建造的一種造園情勢。可是識名園池中的浮島之上,築有中國風的六角涼亭再配上大小拱橋,池邊四周並疊積琉球石灰石,可見琉球獨特之氣概。
在池中點綴的小島,是由兩個大小石橋架掛而毗連起來的。兩橋中心皆為高突外形的拱橋,故為中國式的設計翻譯
正殿
六角亭
王府的別館,於十七世紀半期,在里的崎山村(即而今的首里崎山村),曾建御茶屋御殿。由於位在首里城之東,御茶屋御殿被稱為“東苑”,而識名園在首里城之南,故被稱為“南苑”。
石橋
琉球王府最大之別館,作為國王一家保護之所或歡迎外國青鳥使之用翻譯建於十八世紀末,1800年曾接待過了封爵尚溫王而來訪的正使趙文楷,與副使李鼎元。
正殿是赤瓦屋頂的木造建築,此為那時上流階層人士才準建造的情勢,但是其走廊上方屋簷之情勢則採 取民家風格。明治末期至大正初期時辰,會經增築裝修過。設有為迎接冊封使而用之一番座,還有緊連著的二番座、三番座、廚房、飯廳、前方一番座、前方二番座等,共有十五個房間翻譯

識名園
溢滿出來的池水,從石造的引水筒氣勢宏偉地滑落下來。並且,在往昔其四周還設有涼亭,是炎天消弭酷暑地最好去處翻譯
2000年3月30日,被指定為特別名勝,而且還同年12月2日,被結合國教科文組織挂號為世界遺產翻譯
垂瀑
建在池中之浮島,為六角形式之涼亭翻譯從屋頂情勢與黑色的屋瓦來看,讓人直感此中國風味之情趣。通往浮島的,是由一塊巨石(琉球石灰石)所造成之拱橋翻譯
勸耕台碑
育德泉
育德泉湧滾清洌之水,是池水的水源之一。使用琉球石灰石 原本來本之外形,再加上琉球特有之“好合積”疊積而成,充分表現其奇妙而美麗的曲 線。 此外,在右手邊也有井口。
井口的上方,有兩個歌頌泉水的石碑並立著。正面右手邊是,1800年,尚溫王的封爵正使趙文楷所題的“育德泉碑”。正面左手邊則是,1838年,尚育王的封爵正使林鴻年所題之“甘醴延年碑”。本來的石碑,由蒙受戰災而致下方部位破損,故於1980年採取拓本,而修復之。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://blog.udn.com/Auguste08/107964881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